人需要梦 — 有关“REM反弹”
时间:2018-05-13 来源:作者:
说到“梦”你会想到什么?让生活变得不像一条发酵的咸鱼的“梦想”吗,还是看到心仪女神时飘飘然做的“白日梦”?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梦,不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而是真正的——做梦。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每晚(可能某些同学白天也做梦哦)都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开心时而惊悚,时而梦到帅哥流口水……咳咳(严肃脸)的生理现象,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瑟瑞斯基(Aserinsky)发现,我们的睡眠总共会有四个阶段:阶段一,叫入睡阶段,处于这一睡眠阶段的我们呼吸开始变慢,肌肉张力变小,身体开始放松,这时候我们还比较容易被叫醒或者吵醒。第二阶段,浅睡眠阶段。我们的肌肉在这一阶段会继续放松,人也不容易被叫醒。接着是第三阶段,深睡阶段,这时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肌肉的张力完全消失,人很不容易被叫醒。最后是第四阶段,延续深睡阶段,这一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延伸,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睡眠者都会进入到这一阶段。而我们整晚的睡眠,就是这四个或者三个阶段的周期重复。当你完成一个周期即将再次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时,就会出现一个叫做REM睡眠的特殊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瑟瑞斯基(Aserinsky)发现,我们的睡眠总共会有四个阶段:阶段一,叫入睡阶段,处于这一睡眠阶段的我们呼吸开始变慢,肌肉张力变小,身体开始放松,这时候我们还比较容易被叫醒或者吵醒。第二阶段,浅睡眠阶段。我们的肌肉在这一阶段会继续放松,人也不容易被叫醒。接着是第三阶段,深睡阶段,这时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肌肉的张力完全消失,人很不容易被叫醒。最后是第四阶段,延续深睡阶段,这一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延伸,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睡眠者都会进入到这一阶段。而我们整晚的睡眠,就是这四个或者三个阶段的周期重复。当你完成一个周期即将再次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时,就会出现一个叫做REM睡眠的特殊阶段。
REM睡眠学名叫快速眼动睡眠,它是一个睡眠的阶段,我们的眼球在此阶段会呈现不由自主的快速移动。多数醒来后能够清晰地被回忆的梦都是在REM睡眠发生的。它也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一段。
关于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即“睡眠剥夺实验”。这是斯坦福大学的威廉•迪蒙特(William Dement)于1952年做的一项研究。他要求被试在他们正常的入睡时间来到实验室,把一些小电极连接到被试的头皮和眼周围部(用来记录脑电波图形和眼球运动情况),并让被试在安静而黑暗的房间入睡,但是每当脑电波的信息表明被试将要开始做梦时,实验者就唤醒被试,并要求他们在床上坐起来直至到被试完全清醒,并回答一些他们是否做梦了,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等他们再次入睡时便再次叫醒他们,重复这一过程。实验会持续几个夜晚,但每个被试持续的时间不等(小编表示,要是对有起床气的我这么做,我可能会咬,不,打人。此处致敬这些为科学曾献过身的伟大的人们)。在此“睡眠剥夺后”,被试会进入一个“恢复阶段”,可以整夜安然入睡而不被打扰,并记录下做梦的数量。
结果表明,在“恢复阶段”的第一夜,被试平均试图做梦的次数达到最初的两倍,且其做梦时间明显增加。
于是科学家得出这个结论:人需要梦。如果强制性的连续几夜剥夺睡眠和做梦,人们会增加做梦的压力。在之后的回复阶段,人们做梦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做梦的时间也显著延长,这种增长会延续几个晚上,以便在数量上尽量补偿被剥夺的梦。这个现象如今被称为“REM反弹”。由此可见,不管每天晚上发生在我们头脑中的是开心的,失落的,幸福的还是恐怖的噩梦,我们不能没有它,而梦境也往往是现实的一种投射性的写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此,为了每天能让美梦伴我们安然入睡,白天的我们就要动力满满心情愉快地去度过每一天呦。

文章来源 |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学院 | 李思齐、 王梦颖
编辑 | 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