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补手 | 第一期:利己与利他,哪个会使人获得幸福
时间:2019-04-19 来源:作者:
想快乐一小时,就去睡午觉;想快乐一整天,就去钓鱼;想快乐一个月,就去结婚;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帮助别人。
——马汀.塞利格曼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就是助自己”。研究表明,当人们在无条件关怀或付出时,无私奉献比无私享乐更能带来幸福感。这是因为当我们帮助别人或者在拥抱别人的时候,大脑下丘体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Oxytocin)的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促进人际信任、亲密关系以及慷慨行为。因此催产素也被称为“拥抱激素”“爱情激素”或者“道德分子”!所以当我们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时候,可以找个人抱抱,从而一扫阴霾;而当我们心情好时,不妨也去拥抱他人,帮助他人。
帮助他人能让我们更快乐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成员选择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吃冰激凌,看一场电影,做一次美容;另外一组的成员选择去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比如帮小孩找回妈妈,去孤儿院教小孩认字等等,测试哪一组成员的幸福感更高。结果显示后者的幸福感明显比前者更高,并且更持久。
Park等人研究发现,利他行为更易激活大脑颞顶联合区的活动,显著地调节TPJ和腹侧纹状体之间的联结。而纹状体活动直接与快乐感的变化有关,因此帮助他人能让我们更快乐。
帮助他人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更温暖
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检验“帮助他人是否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更温暖”。其中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被试者回忆冬天飓风来临时,他们自己帮助别人或者自助的经历。研究发现,“回忆帮助别人的经历的被试者对当时环境温度的感知显著高于回忆利己经历的被试者”。
另外一个实验,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室外,分别邀请校园捐款活动的参与者和过路人参加实验。 参与捐款活动的人实际做出了利他行为,过路人则没有,当被问及他们对当前环境的稳定感知和估计时,前者的报告显著高于后者。
帮助他人能让我们少生一次病
Poulin等人进行了耗时十几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压力事件、参加公益活动和身体疾病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人们的助人行为较少时,近期的压力事件可以很好的预测身体疾病数量的增加;但是,当人们参加较多社会公益活动时,近期压力事件对疾病的预测作用不明显,助人行为可以明显缓冲压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我们不经意间帮助别人一个小忙,有可能因此少生一次病。
学业压力较大,春暖乍寒,失恋了……怎么办?不如去利他吧!捐点衣服,献个爱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快乐了!
本文作者:苑春永,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PLOS ONE》《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家庭教育、儿童情绪与社会发展、社会网络分析。